机器人代替人工,未来20年发展必然的趋势
?????
机器人代替人工,未来20年发展必然的趋势在东莞及珠三角其他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换人”也成了政府项目,
广州、东莞、顺德、中山等政府近期就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所谓机器换人,就是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提升制造水平,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东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解释机器换人的意义。
除了“用”机器人,珠三角多地还纷纷布局“造”机器人。广州、东莞、珠海已经筹划或启动机器人制造基地,深圳、佛山则把智能装备作为自己的新兴支柱产业。未来几年,珠三角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你说为啥引进机器人?这都是被逼的。机器人不用买五险一金,不用担心工伤,好管理,多好!”
工厂实施“机器换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机器换人”是化解用工贵、招工难有效的办法;二是通过“机器换人”,企业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标准化程度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提高,
同时,机器人还可超越人类体力极限,实现特种环境作业和精确稳定作业,相应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
虽然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只有21,低于全球55的平均水平,但在珠三角越来越多企业像嘉利集团一样,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已有超万台机器人,而未来3年还将引进百万台机器人。
总部位于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新近发布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7万台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2012年的近3倍,约占全球销量的1/5。总销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珠三角肯定是中国机器人市场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珠三角制造业生产过程越来越智能化,用工荒加速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告诉记者,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
已达到30%,有些行业增速达60%。
成立于2009年的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目前已有超百家会员单位。毕亚雷介绍,近年深圳、广州等地还出现了灵活的机器人“雇佣”模式,如果企业觉得不合适,可及时解除“雇佣”。今年,东莞经信局曾对全市各园区、镇街对企业“机器换人”进行抽样调查,共调研企业441家,结果显示,企业在近五年有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的占66%,92%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相关工作。
对机器人生产企业来说,珠三角市场成为全球机器人生产商必争之地。目前国外机器人生产商主要是ABB、库卡、安川、发那科等厂家,这些地区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在珠三角设立分公司或通过代理公司专员到珠三角企业推广机器人产品。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地已提出或谋划建立机器人产业基地。珠三角各地推进机器换人,目的可不止是“用”机器人,更希望的是通过“机器换人”带动当地“造机器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地已提出或谋划建立机器人产业基地,。
东莞市6月2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到2016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到2020年达700亿元。
据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统计,2013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值已达200亿,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今年7月,深圳市进一步提出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机器人代替人工,未来20年发展必然的趋势
- 非标自动化的现状环境
- 自动化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自动化设备专业设计原理
- 非标设备当中自动化技术利用
- 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 目前非标自动化设备激烈的市场竞争
-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特点
- 自动化设备的优点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